新闻早晚报,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新闻资讯门户!|编辑新闻早晚报

网站地图
新闻早晚报

新闻早晚报

热门关键词: 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
无底线的悲情营销亟需严惩

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蜘蛛侠 人气: 发布时间:2018-10-25
摘要:无底线的悲情营销亟需严惩
底线的悲情营销亟需严惩

  光明网评论员:有人靠标题轻松赚取“10万+”,有人靠假悲情轻松带货万万千。

  最近,一则关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苹果的贴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,贴文称,眼看大雪封山,50万斤苹果来不及抢收,请大家伸援手买苹果。

  针对此事,凉山州盐源县政府紧急发布声明称,贴文内容严重不实。经调查,此贴文为广东的一家电商公司所发,该公司销售手段以卖穷卖惨为主,这种打“悲情牌”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营销方式,给大凉山和盐源苹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。

  所谓“家有3万斤滞销苹果的小女孩”是假的,所谓“今年盐源苹果销售困难”也是假的……翻翻旧账,编故事的公号不仅炮制了“悲情苹果”,还有诸多类似桥段:椴树蜜求盼销、翠红李被困深山、土鸡蛋苦盼销、海南芒果滞销……如果目光更长远一些,除了淘宝上已经下架的著名的“悲情大爷”,各家大小电商借着所谓菠萝滞销、红枣滞销、蜜橘滞销、洋葱滞销……呼吁大家爱心购买的帖子,可以说是铺天盖地、防不胜防。他们的共同点就一个:说起来是“帮老人帮孩子”,说到底是帮了电商骗子。

  在滞销太多、悲情大爷不够用的调侃中,轻佻的悲情营销起码涉嫌两重罪:一是虚假营销、坑蒙拐骗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,夸大事实、编造情节的营销行为,已经悖逆了反不正当竞争法、广告法等。当然,这种弄虚作假行为,业已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自主选择权。二是滥用爱心、透支同情。这种营销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基本的悲悯之心,网上店家的虚假宣传行为,长此以往,不仅损害果农的信誉和果品的形象,也割裂了买卖双方的信任基础,最终加大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。说得再通俗一些:上当不过一回头。“狼来了”的故事听多了,讲故事的人固然收割了满满的流量,真要帮助的果农还会获得愿意搭把手的爱心吗?

  “人无信不立,商无信不兴。”道理人尽皆知,乱象从未禁绝。今年5月,多家电商平台发布“大凉山1亿斤洋葱滞销”“9分钱一斤还无人购买,再过15天将烂在地里”等信息。对此,西昌市政府新闻办回应,其宣传明显夸大,不符合事实。同月,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了一则针对“临猗苹果滞销”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,称多个电商发布“临猗苹果滞销”的营销策划,采用“摆拍”方式,刻意营造果农贫苦形象。真正的问题是,地方政府声明的传播效率有时未必拼得过悲情营销的火辣攻势,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之下,还是有不少善良的民众掉进坑里、上了圈套。

  发声明有用吗?也许有用,但效果了了。讲道理有用吗?基本没用,被暴利归谬。

  在“一个公众号靠悲情营销18天卖出117万箱苹果”的事实语境之下,套路化的悲情营销,显然已经不是单纯的道德议题,而是亟待法治出手的底线问题。一则,对于平台方来说,放任虚假的悲情营销而疏于治理,起码要承担连带责任。关键词过滤很难吗?一票否决式销号并禁止注册很难吗?怕就怕双方在营收上欲说还休,剪不断理还乱。二则,执法部门应加大违法必究的力度,侵权的要究责、扰乱市场的要治理、不正当竞争的要惩戒、坑蒙拐骗的更要打击,这些渐成气候的乱象不能总是点到揭露或谴责为止吧。

  无底线的悲情营销并不是治不好,而是刚性的法纪压根儿就没有好好治理。总之,这种蠢坏蠢坏的恶毒营销,不能再当成笑话而配合表演了。

责任编辑:蜘蛛侠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新闻早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