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早晚报,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新闻资讯门户!|编辑新闻早晚报

网站地图
新闻早晚报

新闻早晚报

热门关键词: 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
守护大熊猫家园他们下“足”功夫

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蜘蛛侠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1-09-27
摘要:1459.48平方公里。该区域是邛崃山、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。这片区域中,野生动物的每一次“现身”,总会带来惊喜、引发关注。大熊

守护大熊猫家园他们下“足”功夫


红外相机拍下的藏酋猴

守护大熊猫家园他们下“足”功夫


红外相机拍下的野生大熊猫

守护大熊猫家园他们下“足”功夫


大熊猫国家公园回龙沟管护站巡护人员在密林里穿行

听鸟的叫声,就能清晰辨别鸟儿的种类

看一眼植物,就能辨别出大熊猫是否会在此生活

他们身着迷彩服,脚穿胶鞋,在海拔几千米的无人山区巡回穿行,用“脚步”守护着大熊猫家园

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,涉及都江堰市、彭州市、崇州市、大邑县4个县(市),面积1459.48平方公里。该区域是邛崃山、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。

这片区域中,野生动物的每一次“现身”,总会带来惊喜、引发关注。大熊猫、雪豹、羚牛、金丝猴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成了红外监测相机镜头里的常客,巡护队员和野生动物的“偶遇”也在不断增加。

生态的变化,与这样一群人有关。他们背上背着巡护工具和干粮,身着迷彩服,脚穿胶鞋,在海拔几千米的无人山区巡回穿行,用“脚步”为大熊猫守护家园。

以山林为伴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深山巡护会有哪些奇遇?日前,记者来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回龙沟管护站,和巡护人员一同走进了大熊猫的家。

以群山为伴守护中练就一身“功夫”

“20年来按照半个月走一次,你算算走了多少次?”

几日大雨过后,天气放晴。上午8时,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回龙沟管护站,巡护员已备好了随身装备:红外相机、GPS定位仪、弯刀、纸笔,以及一天的干粮。

“走吧,趁早。”回龙沟管护站站长张宣向大伙做了手势。他们当天的任务是从回龙沟管护站起步,沿黑风洞线路进行巡查。一路上,除了沿途观察记录物种生存变化的讯息外,还要取回安装在山上的红外相机,并更换新的红外相机。

皮卡车沿着弯曲陡峭的盘山路行驶了大约10分钟,来到此次巡护的起点。“东经103.8°,北纬31.3°,海拔1443米。”巡护队员宋自强下车第一件事,便是掏出背包中的GPS定位仪,记录下起点的坐标信息。

沿着他手指的方向,一条细窄的泥泞小道出现在眼前。“这就是今天上山的巡山道了。”

往里走了几步,队员王成祥在入口处贴上了“防火二维码”。“这也是我们日常巡护的工作之一。”王成祥说,它可以记录人员在林间的行动轨迹,从而确保秋冬季森林防火安全。

密林里枝条上挂满水珠,脚下的道路最窄处不到半米。艰难之处,一行人排成一列,相互帮衬着前行。

“你们看!”刚走到一片树林边,宋自强就有意外发现。在一处落叶堆里,一根褐色的羽毛引起了他的注意。“是松雀鹰的羽毛。”他很快作出了判断,随即拿出巡护记录表填写上了动物名称、痕迹类型等信息。

稍作停留,大伙继续前进。静谧的山林中,鸟儿的叫声格外婉转,宋自强均能清晰辨别。黑短脚、灰胸竹鸡……他边走边向记者科普。

多年在大山中行走,张宣同样练就了一身“功夫”。与宋自强不同的是,他被队友称为“植物专家”:山里的植物他大多都认识,看一眼植物,他就能辨别出大熊猫是否会在此生活。

张宣说自己就是个土专家。“20年来,脚下的这条线路早已记不清走了多少次。按照半个月走一次,你算算?”张宣笑道。

密林里的“不速之客”8只藏酋猴光顾

“它们很贪玩,你看把红外相机都扳来斜起了!”

在湿滑的密林里攀爬穿行了两个小时后,大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,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红外相机所在地。

“我去看看还在不在,之前就有调皮的动物把相机扳下来了。”说着,宋自强小跑着前进,大伙也都加速跟了上去。

“在的!希望这次能有惊喜!”接近红外相机,宋自强愈发激动。他大口地喘着粗气,从树上匆匆取下了红外相机,并翻阅起来。

“有发现!”宋自强惊呼起来,原来在几十张照片中,红外相机拍下了藏酋猴到此取食的画面,还有毛冠鹿、豹猫、绿尾虹雉等多种动物。

藏酋猴、绿尾虹雉、毛冠鹿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。根据记录影像看,藏酋猴的数量并不少,大约有8只。画面中,它们嬉戏打闹,津津有味地吃着食物。

“它们很贪玩,你看把红外相机都扳来斜起了!”记者看了看画面,原来镜头中拍下了很多藏酋猴的“大脸照”。“这就是它们正在玩红外相机的时候拍下的。”宋自强笑道。

随即,宋自强从包里取出新的红外相机重新绑在了树上。“别小看了安装红外相机,这也是一门学问。”他介绍道,相机安装只能南北朝向,要避免阳光直射,因为相机的拍摄是通过热感应进行的。同时,还需要把相机周边的遮挡物清除干净,避免风吹草动影响热量,导致自动拍摄。

相机安装高度要根据拍摄的动物种类来确定。宋自强说,比如拍摄大熊猫、黑熊等大约离地60厘米左右,拍摄小型动物便可以稍微离低一点,不然动物的画面就可能拍不全。

没有遗憾见证大熊猫栖息地恢复

“现在野猪随时可以看见,黑熊也会下山来找吃的”

虽然此次红外相机里没有出现大熊猫,但许多珍贵的回忆早已深藏在了巡护人员的心里。

多年前,宋自强野外巡护时,曾在一片密林中见到了大熊猫。“大熊猫当时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呼呼大睡,旁边还有一个小崽。”时过10多年,宋自强每每想起那个瞬间,都难掩心中激动。

对于张宣来说,见不见得到大熊猫已没有那么重要。他回忆,2002年1月,山里迎来第一场大雪,有村民在水电站附近看见了正在觅食的大熊猫。但等他赶上山,大熊猫已消失在丛林中。追随着脚印,张宣寻到了新鲜的熊猫粪便。粪便的温度告诉他大熊猫刚来过,粪便不是青色,而是夹杂着些白色,说明这只大熊猫去过人类生活区。

20年的时间,张宣见证了许多变化。山里水电站、矿厂早已消逝,保护区面积扩大了、生物种群也更丰富了。“现在野猪随时可以看见,黑熊也会下山来找吃的,在社区也能发现很多野生动物的痕迹。”前不久,红外相机还拍下了50余只金丝猴觅食嬉戏的珍贵画面。

“所以见不见得到大熊猫已不重要。”张宣说,看到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在恢复,大熊猫和动植物数量在增加,自己没有遗憾。

新闻链接

73只野生大熊猫安居成都片区

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有序推进

作为中国的特有物种,大熊猫野生种群仅分布在川陕甘三省,活动区域不到全国国土面积的0.3%。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,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仅1864只,其中80%的大熊猫分布在四川。

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涉及都江堰市、彭州市、崇州市、大邑县4个县(市),面积1459.48平方公里。这里生活着73只大熊猫。

责任编辑:蜘蛛侠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{dede:global.cfg_webname/}
新闻早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