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元朝的真金太子不英年早逝,朱元璋要想起来推翻元朝恐怕难度系数会增加不少
大家都知道元朝是蒙古人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中央政权,不过,这个王朝的寿命不长,只存在了90年,随后就被朱元璋灭掉了。 元帝国版图 但是有一个人,如果他不死,元朝至少会多出来百年的国运,朱元璋灭元的可能性估计会减小很多、难度会增大很多,那历史或将是另一个走向了。这个人就是真金太子。 1982年电影《马可波罗》中的真金太子 孛儿只斤·真金(1243年—1285年),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,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之父。 真金少年时代,忽必烈搜罗了一大批汉人儒士,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交给汉人大儒姚枢,并命勋臣后代土木各儿、汉臣刘秉忠之弟子王恂为伴读。姚枢等对真金“日以三纲五常、先哲格言熏陶德性”,并以《孝经》作为启蒙课本教授真金。王恂长期侍奉真金,经常为其分析、讲解历代治乱之道,真金深受其影响。 穿龙袍的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 公元1273年(元朝至元十年)二月,忽必烈下诏,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,册文是:“皇帝若曰:咨尔皇太子真金,仰惟太祖皇帝遗训,嫡子中有克嗣服继统者,豫选定之。是用立太宗英文皇帝,以绍隆丕构。自时厥后,为不显立冢嫡,遂启争端。朕上遵祖宗宏规,下协昆弟佥同之议,乃从燕邸,即立尔为皇太子,积有日矣。比者儒臣敷奏,国家定立储嗣,宜有册命,此典礼也。今遣摄太尉、左丞相伯颜持节授尔玉册金宝。於戏!圣武燕谋,尔其承奉。昆弟宗亲,尔其和协。使仁孝显于躬行,抑可谓不负所托矣。尚其戒哉,勿替朕命。”这标志着真金正式成为了大元帝国名正言顺的接班人。 要了解真金成为大元帝国接班人的意义,就必须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:元朝统一中原后,在朝廷中不仅有大量的汉臣,也有很多蒙古大臣和从中亚来的西域大臣,于是,藏传佛教、中亚文化和儒家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元朝的体制有很多种选择,这个王朝未不一定非要完全学习宋朝的制度,但是,元朝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,就是领土广袤,汉人人口众多,因此,忽必烈在要不要完全遵循“汉法”这方面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。 孔夫子 而真金自幼耳濡目染中原地区的汉文化,并且,其政治前途也与朝夕相伴的汉族儒臣息息相关,这也意味着,真金如果继位,元朝更好地融入中原文化或者说推行“汉法”的可能性是极大的。 崇尚儒学的真金深受儒学熏陶,这种熏陶渗透在了他的一言一行之中,首先,他非常孝顺,每当忽必烈有病时,真金总是忧形于色、夜不能寐。真金对儒家经典与历代史籍也了如指掌,如《资治通鉴》、《贞观政要》等汉人王朝的资政著作,真金都比较熟悉。此外,真金也不断推动元朝的汉化政策,他要求蒙古国子监学生要学习汉文,并对一些学生只学蒙古文不以为然。而在公元1284年(元朝至元二十一年)十月,真金还通过蒙古大臣和礼霍孙奏请开设科举,不过没有成功。 毫无疑问,真金是当时元朝皇室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位,后代元朝帝王皆难以望其项背(这里的“儒化”和“汉化”有所区别,若论汉化程度,当以元文宗为翘楚,但元文宗的儒化程度明显不如真金)。 在宗教方面,真金对中原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加以扶持。在元代的佛道辩论中,通常以佛胜道败告终,道教地位有所降低,真金听从道士张留孙建议,对忽必烈说:“黄老之言,治国有不可废者。”忽必烈似有所悟,于是道教的地位又有所上升。但要注意的是,真金本人则是虔诚的佛教徒,这说明他对所有宗教的态度都比较包容。 不过,就在真金顺风顺水的时候,却出事了。公元1285年,有汉臣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,真金得知此事后甚为恐惧,这种事情作为皇太子,恐怕长十个嘴巴也说不清楚。忽必烈听到有人要他“禅位”,怒不可遏,把相关的大臣全部处死,但并没有对太子恶语相向。虽然如此,但真金竟因此忧惧成疾,于同年十二月十日病死,享年四十三岁。 真金死后,忽必烈于次年正月初一停止朝贺,为真金上谥号为“明孝”。真金死后,忽必烈将“皇太子宝”(即皇太子的印章)授予真金第三子铁穆耳。 公元1294年(元朝至元三十一年),铁穆耳即位,是为元成宗,追谥真金为“文惠明孝皇帝”,庙号“裕宗”。 朱标太子 真金太子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贤明而有治国的才能,可惜两人都没有等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,确实是历史的遗憾。 真金死后,忽必烈精心培养的继承人计划宣告失败,忽必烈的心情恐怕和朱元璋一样,白发人送黑发人,何其痛苦?但悔之晚矣。 真金太子画像 此后,忽必烈开始酗酒,并且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,颇有点痛不欲生之感。但更严重的后果是,被汉人儒士培养出来的皇太子没了,也宣告了元朝不会彻底融入汉文化这个圈层之中。忽必烈在中亚文化和汉文化中徘徊不定,在痛苦中郁郁而终,却没有为元帝国确立稳定的传位制度及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,这无疑造成了有元一代政局动荡、皇位继承混乱不堪,直至元顺帝被朱元璋赶回漠北。 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 |